提问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胡国峰
未来核能技术该如何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
回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叶国安
虽然目前核电在我国总发电量中占比不大,只有约5%,但它的减排效果十分显著。每度核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约为10克左右。今年我们批准了5个新的厂址。到2035年,我们的核电发展速度预计将超过西方国家在CPO28会议上提出的三倍目标(备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20多个国家要求2050年前,将世界核电产能提高到2020年水准的3倍,以帮助全球达成净零排放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划。未来,核电将在能源结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天然铀中的铀-235,它也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但铀-235在天然铀中的含量非常低,仅占0.7%。由于我国的铀资源相对有限,且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天然铀中占99.3%的铀-238。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推动核燃料的循环利用,而不仅仅是单纯发展核电。首先,我们在已掌握的三代压水堆技术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推广应用。同时,要大力发展第四代反应堆中的快堆技术。只有快堆技术才能实现燃料循环利用,真正将铀-238用起来。这是未来发展的第一大方向。
第二大方向是要推动核燃料的后处理技术。为了有效利用铀-238,需将其转化为钚-239,因为铀-238本身无法直接使用。通过后处理,压水堆中产生的铀-238能够被循环利用。这不仅解决了核废料问题,也带来了众多好处:首先,后处理减少了铀矿开采的需求,使核电变得更加清洁低碳。其次,核电产生的少量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铀矿开采,通过燃料循环可以有效降低这一排放。
此外,快堆技术还有望在未来参与电网调峰,并为化工行业提供热源,这将极大提升核电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这些技术的推进,核电不仅将为我国提供更清洁、低碳的能源,还能有效解决资源问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