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舟曲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无甘南·美丽舟曲”建设为引领,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系列成绩。2022年,舟曲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等指标达标率均稳定在100%,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5%。2023年,甘肃舟曲上榜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舟曲县紧扣“生态立县”战略,以“两山”基地建设为抓手,从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化宣教、“两山”转化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将舟曲打造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县域样板。
特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舟曲县以生态保护和绿色有机为前提,以市场需求和消费引领为导向,围绕“1+6”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中藏药材、从岭藏鸡、中华蜂等特色产业,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亮品牌、做活市场。
通过科学选品,发挥道地产区优势,形成区域大品种,建立中藏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稳产高产优质种苗。同时,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建设育苗繁育种植示范点,创新优化合作模式,通过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舟曲县中藏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22年,舟曲县打造优质种苗繁育中心、特色中藏药材供应基地、产业人才培养高地,建成基地3个、示范点21个。
发展从岭藏鸡“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探索致富新路子。合理规划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和林下养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经济和林下养殖,实施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以文旅产业为“线”,穿起多产业的“针”,结合中藏药材、羊肚菌、花椒等产业,打好多产业融合的“组合拳”。
打造优质蜂王繁育和供给基地,建立健全人才分级分类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广普及“新法繁育、旧法养殖”技术。并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协议式”“代养式”和“订单式”多种利益联结,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生态旅游探索发展新道路
舟曲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特色农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推行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精细化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特色化打造文化旅游标杆村、多元化打造全域旅游专业村、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统筹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4大工程。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以传统“五节一会”为引领,大力推进“一月多节会”活动,以各种媒介扩大“藏乡江南·书香舟曲”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022年,舟曲县开展拉尕山、白龙江风情线、庙沟、翠峰山等6个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标打造各峪水地、杰迪、拉尕3个文化旅游标杆村,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年接待游客5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清洁能源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舟曲县立足优异的生态资源,以水为媒,充分发挥小水电打通“两山”理论转换载体作用,通过实施水电站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以水电治理赋能绿水青山,破解小水电行业的生态和能效等问题,助力“消薄”攻坚和农户增收,高质量创建生态水电试点示范。
实施管理创新,转型升级促高效,通过技术升级、管理创新、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等措施,推行小水电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改造提升。
舟曲县水电能源结构中占比大,水电自给率达到100%,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万吨。推进水旅融合,收获金山银山,舟曲水电资源蕴藏量大,生态水电不仅贡献全县GDP还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同时,结合“天然氧吧”申报、“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开展水利风景区创建和景观化改造,大力推动了区域旅游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舟曲县将以“五无甘南·美丽舟曲”建设为统领,以重大生态项目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宜居新舟曲,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题:甘肃舟曲县被授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