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上游之城 无废而美”系列报道——合川区:垃圾、医废和污泥 “玩”在一起更省心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年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市政污泥等固体废物产生量不断增长,能否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生高温蒸汽,医疗废物处置需要高温灭菌,市政污泥需要高温干化处理,重庆合川三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川三峰)在这三种不同的固体废物上找到了“高温”的契合点,探索出一条固废多跨协同处置的新路径,实现了用地集约化、能源循环化。

发挥垃圾“余热” 年发电量1.7亿度

1月15日,合川三峰现代化的厂区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印象中垃圾厂脏乱的场景和令人掩鼻的臭味在这里并没有出现。不时有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到达,大量生活垃圾送至卸料平台后被倾倒进垃圾储坑。在垃圾储坑内,垃圾吊车的巨型钢爪正灵活地抓取垃圾,堆成小山状的垃圾在这一抓一起之间被分区堆存,通过3至5天的充分发酵沥出渗滤液后投入焚烧炉焚烧。

成立于2020年5月的合川三峰,是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设计每天焚烧生活垃圾1000吨,设计年发电量约1.7亿度,可满足8万余户城镇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集中供能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020年以前,合川区生活垃圾以卫生填埋为主,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臭气均需投入资金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特别是臭气治理的难题,一直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且填埋量已接近设计库容,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封场。市政污泥则主要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受水泥行业错峰停产等影响,造成部分时间段辖区内市政污泥需外运进行应急处置。另外,合川区没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现有的医疗废物只能运到区外处置,加大了处置成本。合川区急需建设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健全固体废物治理体系,补齐短板。

1月15日,重庆市合川区,合川三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控制中心垃圾焚烧与处置有序进行。余常海摄

合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成功经验,那么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和医疗废物应该也是可行的。”

基于此,合川区生态环境局与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提出了集约用地、统筹建设、循环利用的模式。

“医疗废物因具备感染性,主要处置方式采用高温灭菌,市政污泥因含水率过高,很难直接进行利用,需进行干化处置,两种固废的处置都需要热源,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冯进说,生活垃圾焚烧将产生大量的蒸汽,除用于发电外,也能为医疗废物和市政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充足的热源。

协同处置 提高固废利用水平

这一大胆的构想在2022年成为现实: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用地,合川三峰建设投用了1条5吨/日医疗废物处理项目。125吨/日处置量的市政污泥处置项目也于2023年开建。通过依托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产生的蒸汽为其提供能源的方式,替代新建锅炉燃烧化石能源供热方式,年可减少标煤使用量0.1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8吨、减少氮氧化物13.56吨、减少碳排放0.55万吨。

“添加医疗废物和市政污泥处置这两个环节进入焚烧发电链条,不会增加环境压力。”冯进介绍,医疗废物、市政污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管道引入焚烧炉后,再经高温分解+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达标排放,产生的废水经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站,经预处理+UASB +MBR+STRO+RO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污染治理设施的重复建设,通过集中处置,有效降低后期的运行及管理成本。经过处置的医疗废物与干化污泥均具有较高的热值,其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过程可再次产生蒸汽,产生价值。

“相比传统填埋方式,这种协同处置模式,不但可减少土地使用,节约土地资源,还可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冯进说,垃圾焚烧后的炉渣经利用清选、筛选等方式回收其中的金属后,交给下游企业用于制砖,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

“该项目在用地上实现了集约化,垃圾废物处置上实现了协同化,能源上实现了循环化。同时,延伸了垃圾焚烧的产业链条,为打造综合性静脉产业提供基础,也是解决我区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的新途径。”合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合川区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固废处理处置体系,持续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无害化处置能力,积极打造“无废城市”建设合川范例。

地区重庆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