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太原隆重开幕。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金湘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2023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部完成。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排全国第二位。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连续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评为优秀。营造林456.7万亩,人工造林规模连续3年排全国第1位。断流近30年的晋祠泉实现出流。
报告中指出,2024年,山西将坚持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相结合,着力厚植三晋大地生态底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汾河谷地污染治理。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力度。全部开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全面开展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和城乡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实施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加强“两山七河五湖”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吕梁山山水工程建设,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3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创建太行山国家公园。实行湿地分级保护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力争晋祠泉早日实现稳定复流。加快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的现代水网体系。
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工作。实行企业碳排放监管核算。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低碳零碳园区。扎实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和碳达峰试点建设。全面实施节约战略。
健全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把保护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做。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绿色交易中心功能。坚持“四水四定”。加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