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是个令人头疼的老问题。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虽然对秸秆禁烧问题关注点不一样,但都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秸秆是烧是禁,在大气环境联防联控重点城市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当下政策不会放开,但政策实施下催生的系列问题仍然是农民乃至属地政府内心的赌点、难点、痛点。
如果说2024年的愿望是什么,还是想从农民“急难愁盼”的秸秆禁烧问题说起。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如果能有一种方式既不增加农民负担,还能变成资源;让农民到收获季节,只管收粮,秸秆的事有人来管,还能拿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真能实现的话,最兴奋的不仅是农民,当地政府也能在每年夏秋季节节省秸秆禁烧的人力物力、人防技防投入。
现在秸秆还田、青贮都是较好的方式,但总会延伸出一些新问题。秸秆还田滋生的病虫害问题,青贮的经济半径问题,仍存在争论。但秸秆处理之前形成高压态势,有时还会滋生一些社会问题。而从技术赋能上着力,或许能令人耳目一新。
前段时间,笔者和一位专家交流,其团队研发的智慧能源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秸秆等生产生物质天然气系列农业能源装备,可实现全自动全密闭无污染的情况下负碳排放,完成供热、发电、天然气、木炭和碳基化肥五联产,使秸秆等废弃物成为每吨价值3000元的优质系列农业能源和化肥产品。如果此种技术投入使用,可以颠覆对农业秸秆的认知。
农民不用增加投资,每亩土地秸秆与所产粮食价值相当,收益翻番;可以让当地的工业、农业和居民用上廉价的电力、供热和天然气;所产优质的木炭、木醋液等,不仅可实现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负碳排放,而且无毒无害无残留,对土地实现绿色改良和消灭植物虫卵虫害等,此类技术如果投入使用,会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唯愿新的一年秸秆禁烧问题不再令人犯愁,让农民从秸秆禁烧“不让烧”到变废为宝“我不烧”,令人愁的秸秆能变成惹人爱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