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的中国石油石化科技创新大会暨新技术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石油科技交流中心举行。
受中国石油学会邀请,青海油田“连续管气井投产一体化工艺”代表油田参加了此次盛会,展现了近年来青海油田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的发展进程。
据悉,“连续管气井投产一体化工艺”是井下作业公司今年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工艺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气井新井投产施工效率,降低了地层污染,保障了气田高效开发,为油田连续管整装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助力,也为连续管气井投产一体化工艺在集团及整个石油行业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9年5月,油田首次引进连续油管作业设备时,可谓掀起了一波小“浪潮”。“刚工作时,我就想着要是能有一根油管直接下到井底,不用一根油管接一根油管起下作业,那就太好了,省时省力,效率还高,没想到真的实现了!”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大队的技术员张扬想起当时的场面依旧激动万分。
时至今日,青海油田连续油管业务历经14年跨越式发展,连续油管作业工艺范围不断拓宽,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工作量从最初的每年15井次提升到2023年的超过1000井次,各项工艺类型拓展至32项,进一步拓宽了连续油管作业范围。
连续油管作业设备
广泛应用于油气行业
钻井、完井、采油、修井等
多个技术作业领域
俗称“万能”作业机
但它天生就“万能”吗?
它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有怎样的应用?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探究竟。
万能之增储上产
增储上产是油田发展的立身之本和价值所在。引进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后,青海油田结合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和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系列技术,为油田实现增储上产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英西油田储层高温、高压、高盐,在生产过程中盐结晶致使生产通道变小甚至完全堵塞,造成油井减产或停产。技术人员根据英西高产井单井特点,研发出大管径冲盐解堵工艺技术,形成了英西地区连续油管冲盐解堵特色工艺。自2020年以来,油田利用大管径连续油管对高温高压高盐油藏进行冲盐解堵,优势更明显、溶盐速度更快,实现了单次作业最长深度5400米,施工成功率100%。
天然气作为青海油田的半壁江山。为确保气田稳产上产,青海油田结合各气田气藏特点和开采难题,展开技术攻关,形成连续油管下速度管柱、氮气泡沫冲砂等一系列特色技术,为气田稳产上产夯实了基础。
随着涩北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出水出砂日渐加剧,地层压力下降、储层堵塞严重、井筒复杂性加剧等问题叠加。实践中,连续油管氮气泡沫冲砂技术有效解决攻克了低压气井冲砂中液体易漏失的难题,成了中石油行业内氮气泡沫冲砂示范工艺。据悉,近三年来,该工艺累计完成作业1200多井次,平均单井恢复气量约0.5万立方米。
万能之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工作是企业提高管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场自我革命,也是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青海油田不断推动连续油管的技术创新之路,目前连续油管现有工艺32项,主要用于解决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井下作业的各类难题和辅助常规修井作业实现提速提效。
当前,连续油管作业替代常规修井作业效果逐步显现,创造了常规作业规模应用的“青海模式”。据悉,新井通洗井、氮气泡沫冲砂两种工艺实现了“1台连续管设备相当于4台修井机”,单车年作业量最高达245井次。“气井连续油管投产完井一体化工艺”与常规作业时效相比,每口一体化作业井可节约作业时间31小时,单井时效提高50%,且连续油管单井费用与常规作业额定费用对比降幅约25.2%,大大提高了气井新井投产施工效率,保障了气田高效开发。
万能之安全环保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年来,青海油田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将“绿色油田”理念深根于发展的各方面。
连续油管作业通过实现带压作业,发挥快速高效、清洁环保、精细分层等独特优势,应时而生,正时为用。今年“气井连续油管投产完井一体化工艺”首次在涩北气田应用时,该工艺就成功实现了替浆、通井、射孔后带压一体化完井作业,解决了射孔后压井造成的地层污染、产量递减快的难题,有效保护了油气储层,更加安全环保,真正实现了安全修井、绿色修井。
“目前连续油管成熟工艺已有32项,但我们在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中部分工艺推广应用较少,常规工艺主要是井筒清理类占比85.3%,特殊工艺如切割、钻磨、打捞等仅占比14.7%,整体工艺应用仍不均衡。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常规工艺规模化应用的同时,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争取切割、钻磨、打捞等特殊工艺工作量,实现连续油管工艺均衡发展。”井下作业公司连续油管作业大队朱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