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中国角边会上,中国首个独立性碳抵消机制—绿色自愿碳减排标准(Green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 GVER)的注册登记平台正式发布,中国林业碳汇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原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会秘书长、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院长李怒云主持了发布仪式。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世博城举行。会议期间,李怒云先后在两场中国角边会《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合作》和《碳中和,中国企业在路上》及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和生物圈三号联合主题日《应对气边和生多双重危机的绿色金融创新》上分别作了三场主旨演讲。回顾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与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协同履约的探索,分享了碳信用与生物多样性信用结合的创新方法学的研究,介绍了绿色自愿碳减排标准体系GVER的创建过程。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秘书长陈元哲在COP28大会边会上以《基于碳信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探索》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对绿色碳减排标准体系GVER的创新性和首个在GVER注册登记的碳信用项目等进行了专门介绍。
李怒云在COP28中国角边会作主旨演讲。
李怒云介绍,以森林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多重效益,碳汇效益只是其中一部分。虽然碳汇交易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从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协同履约的角度出发,将可量化的碳汇与难以量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公众自愿碳减排、碳中和以及企业披露ESG生产具有多重效益的高质量碳汇产品。
她强调,虽然高质量碳汇价格相比其他类型减排量价格有溢价已成共识,但溢价多少却没有可供公众认可的标准依据。为此需要创建一套标准体系,不仅是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个国际履约机制结合起来,更要把碳信用和生物多样性信用的价值计算出来,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中国模式。
陈元哲在COP28大会边会作主旨演讲。
陈元哲介绍,绿色自愿减排标准体系GVER是具有中国特色并面向国际的以碳(汇)标注用于解决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目标的项目开发、注册、签发、注销标准体系。目前,GVER标准体系第一个试点项目已注册并可签发。
GVER注册登记平台发布会。
李怒云表示,自愿碳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定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标准和规则,确保碳信用的高质量,建立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为此,GVER标准体系由GVER理事会管理,下设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及机构委员会等,日常工作由秘书处(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运行。她坦言,打造一个独立的碳抵消机制是一项漫长且充满挑战的任务,GVER将紧随国际规则逐步迭代完善。GVER将致力于在自愿碳市场上,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套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用工具,帮助他们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首个独立碳抵消机制的诞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自愿碳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将为全球自愿碳市场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