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国新办:江苏以太湖之美增色“水韵江苏”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年前

4月2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5场。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江苏省副省长方伟等围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一曲《太湖美》令人心驰神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2007年以来,江苏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40亿元,带动各级财政及全社会投资超过3000亿元,实施各类太湖治理项目接近8000个,通过15年的努力,太湖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部去年上半年首次把太湖评为“良好”湖泊。

“大家都非常关心太湖、关注太湖,‘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江苏责无旁贷。”方伟在发布会上表示。

他介绍说,从监测数据来看,去年太湖的总磷、总氮浓度、水华发生、蓝藻发生次数和蓝藻最大面积等指标自2007年以来最好。例如,2023年太湖总磷为0.052毫克/升,总氮为1.09毫克/升,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8%和61%。

湖泊治理一直是世界级的难题,太湖又是一个大型浅水性湖泊,太湖流域人口密集、城镇密集、产业密集,江苏太湖区域占整个江苏国土面积的20%,承载了30%以上的人口和40%以上的经济总量。正因此,太湖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力争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太湖的生态环境发生质的变化,把太湖打造成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方伟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新一轮治理中,江苏坚持“点线面”结合,把治理重心从“湖体”向“上游”延伸,在水里下“绣花”功夫,在岸上下更大功夫。

江苏去年在无锡宜兴、常州滆湖、洮湖区域整治提升“危污乱散低”企业4500多家,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1500多吨,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3万多亩。在工作中,江苏突出“加减法”同步:一手控增量、减存量,一手扩容量、增绿量。例如,在流域对20282家涉磷企业建立“磷账本”,城市污水收集率以每年5%的速度加快提升,累计实施生态清淤4900万方,并计划继续清淤3000多万方,有效削减污染负荷。同时,江苏实施退圩还湖,建设环湖湿地,培育“水下森林”,持续扩展生态容量。

当前,江苏正迈向“人湖城”共荣,以太湖之美增色“水韵江苏”、支撑绿色发展。

“我们用更好的生态环境、更先进的发展质态,诠释新质生产力的‘太湖之光’。相信,通过我们的接续努力,太湖治理一定能够为‘浅湖深治、大湖永治’积累经验,树立起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方伟表示。

推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有6个行业规模已超万亿元,拥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船舶海工装备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我们在经济总量接近翻了一番的同时,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6.4%、30.9%左右,连续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6年安全度夏、水质藻情创16年来最好水平。” 许昆林在发布会上说。

江苏,正在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深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把这一“看家本领”练得更加强劲、更有韧性。

首先,就是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据悉,江苏省财政专门安排2亿元奖补资金启动实施化工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以数智、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焕新。

例如,苏州有一家传统的铸造企业,通过大数据决策分析、智能化改造等,智能铸造示范车间自动化的程度超过90%,产品定制的周期从7天减少到半天,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221%,同时还牵头建立了铸造产业园,引领链上中小型传统铸造企业绿色化转型。

“我们接下来以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契机,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设立技改项目专项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先进产能的比重持续提升。”胡广杰说。

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关心江苏如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对此,许昆林表示,江苏将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产业升级角度,一方面,我们将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抢占制高点。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着力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许昆林说。

除此之外,江苏还将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2023年,江苏专门制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总数达到5.1万家。下一步,江苏还将研究出台一批增量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能够达到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

地区:江苏
赞(0)
收藏(0)
Facebook
Twitter
Weibo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