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呼伦贝尔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1年前

“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这里绿色绵延不绝,与蓝天、碧水相印,与白云、羊群相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是“北疆碧玉”呼伦贝尔。

“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和环境”。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更好造福人民。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俯瞰中心城区,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一排排车辆行进有序。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和街道上的路灯、车灯交织呼应,绘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这座壮美富饶的北疆之城,在宜居环境中织就幸福生活。

呼伦贝尔市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美丽内蒙古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治理住宅小区“脏、乱、差”问题,惠及1.79万户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海拉尔区突出重点、集中攻坚金水岸小区北侧3.3万平方米回填土堆清理,并将此区域改造为周边居民休憩活动的绿色空间;牙克石市全面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路径,将工作人员信息录入“爱在林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确保及时解决群众反馈问题;扎兰屯市以街路、商区、广场及户外公共场所为基础单元,科学划分街路包干和网格区域,落实“AB岗”错时工作责任,让城市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铁腕治污成效显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呼伦贝尔,是“天堂草原”的代名词,是原始森林的“探秘地”,天然草场一望无垠、翠色欲流,大兴安岭林海苍莽、碧波连绵。

如何守护好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呼伦贝尔着力构建“大生态”工作格局,全面落实自治区“三个立起来”和“两个统筹”要求,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污染防治,以铁腕治污的决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过去一年,共发现制止秸秆焚烧252起;呼伦湖流域春季排查整治行动2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平稳完成呼伦湖水华预警防控工作;36个建设用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7家在产企业完成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成立满洲里市固体废物与生态环境应急技术中心,全年监督转移危险废物6万余吨……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这是每一个生活在呼伦贝尔的人发出的心声。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发展成果惠民共享

冬日的呼伦贝尔,洁白无垠,美不胜收。随着“十四冬”的成功举办,把独属于呼伦贝尔的浪漫、热情和魅力传递给世界。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呼伦贝尔大力实施绿水青山守护工程,不断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重点行业企业加密巡查频次,对重点保障区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整治超标排污企业,坚决清除污染隐患;强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防沙治沙条例》《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地方立法工作……

2023年,呼伦贝尔市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一组数据格外亮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PM2.5平均浓度稳中有降;优良以上水体比例达到71.4%,较前一年增加4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5.7%,与前一年持平;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污染风险安全可控;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提前完成“十四五”治理目标……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呼伦贝尔市220万各族干部群众,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携手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呼伦贝尔。   

地区中国,内蒙古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