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两会话产经|代表委员热议生物质能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年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作为来源多为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的生物质能,对发展低碳经济贡献显著。

全联新能源商会生物质专委会曾测算,生物质能在我国未来能源终端市场占比将最少达到17%以上,对碳减排的贡献将会超过20%。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继续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生物质能发展相关话题也再次引起热议。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项目发展明显滞后于发电类项目

《可再生能源法》明确鼓励生物质燃气、热力及生物液体燃料发展。但实际情况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各类型可再生能源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项目发展明显滞后于发电类项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主任袁爱平表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力度不足,生物质供热、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等产品缺乏具体的支持政策,受特许经营限制,难以公平进入市场。

据介绍,我国生物质燃料发展相对滞后。生物天然气年产量仅为3亿立方米,燃料乙醇350万吨,生物柴油200万吨,而更先进的生物甲醇及生物航煤尚无规模化生产案例。“十三五”末,全国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量约5000 万吨标准煤,仅占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7.3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也曾公开表示,我国生物质产业仍有广阔得发展空间,未来急需大力推进多元化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我国绿电资源和生物质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绿电制绿氢并耦合CO2制绿色甲醇不仅能解决波动性绿电的规模化消纳问题,还能实现CO2的额外消纳;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绿色甲醇,不仅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能降低环境污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则认为,生物天然气作为公认的低碳可再生能源,对难以电气化领域的二氧化碳减排有着独特作用。

赵立欣表示,目前,部分在华外资企业如达飞轮船、马士基、宝马、沃尔沃等,为实现公司的脱碳目标,已经开始寻求同我国生物天然气生产企业合作,购买绿色燃气。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预测,203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至100亿m³/年,2060年,将超过630亿m³/年。

随着市场对各种生物质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未来,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领域的发展值得关注。

鼓励生物质能非电领域多元化开化发展需要怎么做?

据了解,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是践行我国提出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新资源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我国非常重视生物质能发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就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已将生物能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事实上,在部分发达国家设立碳关税后,生物质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指出,欧洲通过了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之后,为应对CBAM,企业可通过提高使用生物质能能源占比的方法以降低碳关税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但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以电力利用为主,能源化为辅。若能切实提高生物质能非电利用的产量,可降低我国产品出口欧盟的碳关税成本。”李寅在其提出的关于应对CBAM加强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建议中指出,我国还应该加强绿色能源认证,做好与国际绿色能源认证体系对接工作,加强我国在国际绿色能源领域话语权,同时,要加强对生物质热能、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多种生物质能源的政策性鼓励,并鼓励行业建立统一的生物质能能源在线监测系统。

袁爱平在关于构建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生态环境价值实现机制的提案也指出,要加快绿色认证体系建设,鼓励非电利用企业主动接入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进行绿色认证及交易;建立终端绿色产品补贴制度,增加企业收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绿色认证机制国际互认,降低欧盟碳关税等政策影响;推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参与碳市场。

此外,赵立欣和张乃文分别就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的绿色甲醇这两种生物燃料,提出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一方面,要制定专门针对生物天然气、绿色甲醇的绿色认证标准和规范体系,包括设立具备专业能力和资质的独立机构,开展生物天然气绿色认证工作,确保结果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也建议对通过绿色认证的生物天然气产品给予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据介绍,加强生物质能认证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生物质能的清洁生产和使用,引导相关技术创新与进步,对于推动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健康长效发展以及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地区中国,江苏,湖南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