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通过关键字查询:
查询
新闻统计
或者,按地区、行业或新闻时间过滤我们的产品:
地区
行业
一个关键字加上过滤器将缩小您的搜索范围.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包头这样干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一年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4年,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具体工作目标包括: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指出:“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如今我们不仅已经具备大治理、高质量治理、从根本上治理的资金和技术,而且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的人民群众对环境治理的愿望更加迫切,党和政府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土壤、水、空气等质量持续改善就成了人民之需,政府之急,发展之重。”对包头而言,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实施美丽包头提标行动的重要一年,是推进生态环境工作全面转型升级、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一年。一是以“六个统筹”统领生态环境工作全面转型。强化组织协同统筹、法规标准统筹、监测评估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1年前
巴彦淖尔: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在杭锦后旗蒙海镇,挖掘机沿着主干道沿线平整土地,工程车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据了解,杭锦后旗今年计划整地换沙34.55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11.8万立方米,预计4月底全部完成。在磴口县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加快进度,对苗木枝条进行科学修剪,还有工作人员运输网围栏到项目区,做好封育准备工作。作为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的诞生地和实践地,磴口县今年计划完成生态治理任务25.4万亩,其中新造林14.6万亩、林草湿地质量提升10.8万亩。五原县今年计划完成零星沙丘治理0.8万亩,占总任务量的70%,目前新公中镇、天吉泰镇已开工。春风催新绿,奋进正当时。当前,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提振精神、铆足干劲,全面投入到“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今年,巴彦淖尔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综合治理,全面建设防沙治沙模范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当好尖刀连做好排头兵 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今年,巴彦淖尔市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0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治理200万亩以上、巩固成果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1年前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2024年3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环境质量底线,落实自然生态安全责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源头预防,系统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帮企业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记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区分局驻企干部赵卫东
常年穿梭在车间一线,奔波厂区每个角落,用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较真的工作作风“查病根、开良方”,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守护家乡蓝天白云。这是河北省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区分局分党组成员赵卫东驻企帮扶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为了提升企业治污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邢台市持续开展驻企帮扶活动。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作为邢台市的“老牌钢厂”,位置靠近市区,对市区空气质量有直接影响,尤其是企业面临退城搬迁,资金投入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支持下,实现最大限度的提标改造,这对帮扶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困难的事干部不先上谁上?打硬仗党员不带队冲锋谁冲锋?”尽管知道邢钢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赵卫东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邢钢。承担帮扶任务后,赵卫东一头扎进了企业。他带领专家团队起早贪黑,深入车间一线、生产现场,充分了解企业环境治理现状及不足,研究针对性治理方案,帮助企业提升治理水平。摸排中,赵卫东发现,邢钢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一氧化碳数值偏高。为进一步减少一氧化碳排放,他多次组织邢钢生产分厂召开煤气平衡分析会,确定通过75吨锅炉维持邢钢煤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将煤气管网压力及煤气柜位控制在合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欧盟通过立法:碳抵消活动禁止使用“碳中和”标签?
近日,欧盟的“为绿色转型而赋能消费者”(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指令正式刊登在欧盟公报(Official Journal)上,已成为欧盟的正式法律。该法禁止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抵消(offsets)的环境影响声明,相当于禁止宣传基于碳抵消的“碳中和产品”或“碳中和活动”。禁令将从2026年9月27日起执行。届时,“气候中性”或“气候积极”等依赖于抵消的术语将在欧盟被禁止,这是打击误导性环境声明的一部分。此前,欧洲议会(MEPs)成员曾投票决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禁止使用“环境友好”“天然”“可生物降解”“气候中性”或“生态”等术语,同时全面禁止使用碳抵消计划来证实这些说法。根据这项指令,欧盟只允许使用经批准的认证方案的可持续性标签。目前,人们普遍担心碳抵消计划对环境的影响。碳抵消计划经常被用来证明给产品贴上“碳中和”标签是合理的,或者暗示消费者可以坐飞机、买新衣服或吃某些食物,而不会加剧气候危机。内部市场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主席安娜·卡瓦齐尼( Anna Cavazzini)说:“这项新立法结束了所谓环保产品的误导性广告,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2024年济南生态环境工作这样干!
3月中旬前拉出第二批治理项目清单,严厉打击重型柴油货车篡改、屏蔽、破坏OBD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年底前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70%的整治,构建“大执法”格局……3月4日下午,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暨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召开,谋划美丽济南建设工作思路,明确2024年重点工作,擂响助推“项目深化年”生态环境工作的催征战鼓。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聚焦污染防治和环境安全主责主业,构建“44141”工作体系,向治理项目要环境效益。强化政治、法治、民本和底线“四个思维”。树立项目、问题、闭环和考评“四种导向”。围绕建设美丽济南“一条主线”,抓实示范引领,扎实推进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济南实践。筑牢“四个坚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服务大局,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筑牢屏障,夯实生态环境安全根基;坚持完善体系,加快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一个强化”,强化党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实示范引领 扎实推进美丽济南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并组织落实美丽济南建设配套文件。注重与国家、省意见和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方案衔接,着力攻关薄弱环节和滞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让布料染色对环境影响降低92% 牛仔服“时髦但不环保”问题得解
时髦的牛仔服一直被诟病“不环保”,但《自然·通讯》2月2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一种新方法能降低生产蓝色牛仔布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这些方法或让蓝色牛仔布染色对环境的影响最多降低92%,并能防止布厂工人在有害化学物质中的暴露,而成本只有适度增加。生产蓝色牛仔布是一项数十亿美元的产业,目前使用的染料为靛蓝,当前只有这种分子能产生蓝色牛仔布的独特颜色。这个过程会排放很多二氧化碳,使用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导致环境污染,伤害工人和当地社区居民的健康。靛苷是靛蓝的无色前体,由于无需使用有毒化学物质,而且靛苷能在纺纱上直接变成靛蓝,因而是一种更环保的牛仔布染料。不过,应用这种方法需要量产靛苷的技术。丹麦技术大学团队此次通过工程改造获得了一种改进的吲哚糖基转移酶,这种酶发现于能产生靛蓝的植物蓼蓝中,能经济地生产工业规模的靛苷。他们还演示了经济上可行、伤害性低的染色工艺。其中一种工艺使用酶和光驱动的方法,将靛苷变成靛蓝染上牛仔布。所用光源包括节能LED、自然光甚至家用灯泡,不同的光源有助于在溶液里给牛仔布染色。光驱动的染色方式有望将蓝色牛仔布染色对环境的影响减少73%,而酶染色法能减少92%。团队指出,根据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为拯救“海洋蓝”贡献“中国策” 对话获“地球卫士奖”褒扬的中国渔民
当地时间2月26日,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共商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环境治理问题。其间,浙江省台州市作为2023年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得主“蓝色循环”的首创地,应邀出席联合国环境科学—政策—商业论坛特别会议,带去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中国创新方案。自去年底获评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后,这是“蓝色循环”又一次站在国际聚光灯下。这个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实施的新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产业红利精准惠及一线收集群体,有效治理了近岸海域塑料污染,实现了生态与富民的“双赢”。“采取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多边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呼应本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主题,以“蓝色循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范例。从生存到生态:主动捡回海洋垃圾中国农历新年,天气乍暖还寒。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记者随渔民郭文标的渔船一道出海。“渔民捡垃圾,既是为海洋生态,也是为自身生存。”船行不久,郭文标介绍说,作为避风良港的石塘渔港,受洋流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降低“碳移除”依赖 天津大学探索地球降温“良方”
中新网天津3月14日电 (孙玲玲 张华)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近期,天津大学金超团队联合多家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提出了一种尽可能减少对二氧化碳移除技术(简称:碳移除)依赖的地球降温发展路径。该研究已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并入选当期封面文章。天津大学金超团队联合多家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提出一种尽可能减少对二氧化碳移除技术依赖的地球降温发展路径。该研究已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并入选当期封面文章。(天津大学供图)据了解,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引发地球升温重要因素之一。碳移除是实现全球碳排放降低、给地球降温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发现:过度依赖碳移除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诸多风险,包括高碳排放产业推迟减排、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基础设施造成的锁定效应、以及为了降碳大量占用既有耕地牧场资源等。金超介绍称,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满足2100年温升不超过1.5摄氏度,剩余的碳预算可能在未来5年内耗尽。这就需要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快速增长。研究介绍,在低碳移除依赖下,将显著降低化石燃料使用,进而降低污染物排放,研究预测到2050年在低碳移除依赖下,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明星企业集体“退圈”,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点错了“科技树”?
近日,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再起,焦点是能源问题。德国奔驰宣布,无法在2030年完成全面电动化,将继续致力燃油车开发和创新。同时,苹果公司被曝出取消电动汽车项目。更早之前,奥迪也放缓了全面电动化计划,丰田则数次表示电动汽车没有未来。多个明星企业集体“退圈”,在业界和消费者之间引发了关注和争议,不少人又开始唱衰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真是点错了“科技树”吗?事实并非如此。从战略来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绝不是随波逐流,更没有被忽悠,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主动选择。一为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汽车产业属于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且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抢占汽车产业高地,是我国提升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燃油乘用车产业发展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过去我们希望依靠合资模式和“市场换技术”策略来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但由于外资方严格限制核心技术转让,自身原创技术薄弱等问题,我国汽车工业迟迟未能实现赶超,国外品牌优势明显。面对固化的传统燃油车格局,实现超越必须另辟蹊径,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共 4025 条
189190191192193
跳至 页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