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通过关键字查询:
查询
新闻统计
或者,按地区、行业或新闻时间过滤我们的产品:
地区
行业
一个关键字加上过滤器将缩小您的搜索范围.
两会看“法”丨司法护航美丽中国
“法定义务须履行,‘弃风弃光’不可行。”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到,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3.2万件,同比下降5.8%,其中涉环境污染案件5300余件,同比下降11.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树立能动司法、绿色发展、系统保护、最严法治、协同治理理念,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通过司法裁判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高品质生态环境,更大力度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环境污染案件,助力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南京为何打造“公交+慢行”模式
处于玄武大道、红山路等6条城市道路交会处的新庄广场,是老城、城北、仙林等地的出行换乘枢纽,一直以来因车流量大、地面环岛绕行远、路口多、红灯时间长等现状,影响周边居民出行体验。近日,新庄地下人行通道进入试运行阶段,让这样的局面改变不少。“以往早高峰穿越新庄立交去地铁站,三百米的距离加上等红灯要将近十分钟才能过去。现在走地下通道,可以安全无障碍地过马路换乘地铁了。”居住在新庄花园的李先生特地喊上老伴过来走了一趟,他们感叹地下通道的开放给周围市民的公共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记者了解到,作为交通出行的始末两端,慢行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延伸部分。建立“公交+慢行”的交通模式,是南京市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Y”字形通道,过街更舒适3月7日,记者特地乘坐地铁3号线到达南京林业大学新庄站,体验新开放的地下通道。从地铁1号口出来,走上两步便是地下通道入口,这里有着双向扶梯,通道内空间宽敞,照明设备明亮,指示标牌清晰明确。通道内已经有了许多行人,还有人拿着手机拍摄。穿越通道,5分钟便能达六角广场了,与商场负一层的美食通道直连,可以预见,地下通道的开放会为这些店铺带去更多的人气。新建成的通道串联起新庄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全国首单!基于生物质炭碳汇交易在南京高淳举行
“成交价格75元一吨,成交量130.67吨,总成交价9800.25元。”3月8日上午,经过三家企业四轮竞拍,国内首次基于生物质炭在有机水稻上应用产生的碳汇最终被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拍下。碳汇竞拍现场。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此次碳汇来自南京市高淳区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500亩有机水稻田。为保障有机水稻产业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三方联合,以500亩有机水稻田作为研究基地,共同开展了生物质炭应用于有机水稻田的减排增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计减排增汇二氧化碳当量130.67吨。“拍卖所得的碳汇会被用于新项目的建设之中,用来抵消新增产能带来的碳排放。”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芮益民告诉记者。企业被授予高淳区第一张碳票。 任靖 摄“此次农业碳汇交易标志着我区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抢抓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空白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业碳汇交易机制,努力为长三角农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及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示范的样本。”高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学艺表示。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两会话产经|全国政协委员赵坤宇:发展林业碳汇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林业碳汇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是将绿水青山切实变成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民盟佳木斯市委会副主委赵坤宇特别关注林业碳汇领域。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民盟佳木斯市委会副主委赵坤宇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林业碳汇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林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建设资金有限、生态公共服务支撑保障不足等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与丰富的资源优势相比,森林生态效益还没有实现货币化,林业碳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仍有待提高。她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林业碳汇法律制度体系林业碳汇是森林碳汇自然属性的市场化,是一种具有产权化性质的资产,明确产权是交易的必要前提。要加快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注册和颁发产权证书使主体资格更加明确,为进行市场交易提供法律凭证。要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方面的政策法规,对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形成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加强林业碳汇政策资金支持要尽快建立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实现“双碳”如何用好森林这座富矿?
自1979年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来,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中国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已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累计完成造林6800万公顷,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成绩的背后一样有隐忧。由于种植的树种单一,相当数量的人工林因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大面积死亡。此外,森林火灾、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也给人工造林带来重重威胁。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艰巨任务,我们该如何发展森林?在种植人工林和保护天然林上,我们又该如何抉择,能不能从森林里找到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毁林开荒给生态造成巨大影响人类自诞生起便依赖森林,农耕时期尤甚,生活所需皆源于此。尽管当时对森林有所利用,但破坏相对有限。进入工业时代,人口激增与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新中国成立初期,森林资源成为我们的重要经济支柱,木材作为关键林产品,对工业发展及人民生活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森林被视为宝贵财富,也促使众多森林工业局得以成立,以采伐木材换取外汇,助力国家建设。后来我们意识到,森林不仅是木材来源,还是一个生态系统,过度利用会削弱森林的木材生产能力和其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城市绿心入选国家级大名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典型
过去乌烟瘴气的化工厂,华丽变身成为市民打卡的城市“绿肺”,低碳绿色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再获国家级殊荣,成为首批23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城市绿心项目成为北京市辖区内唯一入选案例。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北投集团供图城市绿心地处 “一带一轴”交汇处,于2020年开园迎客,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新能源利用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由北投集团和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联合申报,最终从全国15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之所以入选首批名单,这跟城市绿心的供能、用能及绿色低碳发展密切相关。北投生态环境公司总经理魏国表示,作为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绿心产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城市绿心内既有光伏、地源热泵、蓄能、绿电,还有绿色建筑、充电桩、生态修复和智慧管理等,这些丰富的低碳应用场景实践,形成的有效经验可快速推广。以2023年为例,城市绿心使用绿电180万千瓦时,供冷供热以地源热泵为主,区域内光伏发电全部消纳,再加上区域林木碳汇的抵消,使得城市绿心的碳排放量明显下降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实录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点击链接观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EuTIG6Yu1eu8XSP-bIxk4w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老百姓明显能感觉到身边的环境在变好,但去年多地仍然出现重污染天气,想请问黄部长,如何看待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对今年的工作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蓝瓦蓝的,PM2.5是个位数,说老实话,我站在这个地方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肯定了过去一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应该说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过去的2023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我们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就拿大气环境治理来说,首先是疫情转段以后,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明显回升,部分领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这对我们稳住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去年的气象条件极为不利,2023年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两会看“法”|数字化绿色巧转型 双碳“智”理稳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们的生态环境稳中改善,新的一年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而近期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也将于2024年5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一线生态环境执法人,笔者想以上海第一起碳排放行政处罚案件为切入点,从实践中的环境监管、具体法律适用对立法、司法的需求角度建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巧用数字化平台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智”理:2022年6月,上海市环境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根据生态环境部移交的线索对某电厂(全国碳交易体系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经调查核实,该电厂在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时系统性调高煤炭全水分数据,从而影响碳排放量计算,以此申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构成“虚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违反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试行)》)第25条第2款的规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依据《管理办法(试行)》第39条的规定,作出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处罚款 1.88 万元的行政决定。这一案例体现了上海市生态环境一线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关于《能源法》,我们有哪些期待
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从2006年1月24日,由原国家能源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五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到如今“走出”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作为能源领域基础性法律的《能源法》,一直都备受关注。如今,再度回归公众视野的《能源法》,将会对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法》有何特殊意义?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兴华;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小平;同济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理事苏苗罕。他们曾在不同阶段参与《能源法》起草工作。为能源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中国环境报: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何重大意义?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出台《能源法》,有何特殊意义?张小平:国务院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把“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作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政策保障”,其具体内容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全国两会上的“双碳”热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双碳”热度延续。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在能源转型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与“双碳”相关的话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  热词一:绿电  开年以来,我国绿电市场化进程明显提速,多地绿电交易报出“开年红”,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再次将绿电推向公众视野。  “全球低碳转型加速,绿电替代成为重要降碳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的建议》中指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从国内看,企业购买绿电须支付绿色溢价,但无法获得国家对企业碳排放抵扣的认证,将对企业购买绿电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外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持续加高,企业对绿电的购买需求不断提升,但国际上对绿电环境价值的唯一性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绿电环境价值重复计算问题将影响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因此,需加快建立健全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  为此,他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加快出台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从碳排放统计
来源:中化新网
1年前
共 4025 条
196197198199200
跳至 页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