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通过关键字查询:
查询
新闻统计
或者,按地区、行业或新闻时间过滤我们的产品:
地区
行业
一个关键字加上过滤器将缩小您的搜索范围.
中国处于转型关键期,国际巨头都想来做新材料生意 | 进博新机遇
进博会第四天,与新材料有关的企业展台上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抱歉,我的名片发完了。”11月8日上午,科思创的展台上,同时有两场直播正在进行,前来咨询的客户络绎不绝。位于展台C位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高合汽车的最新款SUV,周围围满了观众。这台名为HiPhi Y的汽车,在进博会上进行了首秀,其内外饰组件应用了科思创的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科思创展台。图片来源:界面新闻科思创是一家德国材料制造商,专注于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主要服务领域涵盖汽车与交通、建筑、化工等行业。科思创亚太循环经济经理周铭康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了可回收再利用的聚碳酸酯车灯材料。“在部分行业,科思创的聚碳酸酯材料的再利用率最高已经达到了90%。”周铭康称。科思创已连续第三年亮相进博会。在今年展台上,它还展示了用生物基代替传统石油基制作的座椅发泡材料,即海绵。“这款材料可以用植物油甚至地沟油作为原料,而不再使用石油化工,一方面促进了循环经济,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碳排放。”周铭康说。周铭康表示,中国对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关注度逐年提升,国外对于该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断有新的相关法案出台,中国企业若想走出去,势必要适应
来源:界面新闻
1年前
关注智能制造、脱碳和移动出行,德企希望进博会成在华发展助推器
前五届进博会上,德国企业的参展面积、企业家数均在欧洲参展企业中领先。进口博览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超过140家德国企业参展,总展览面积3.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和展览面积均居欧洲首位。今年,也不例外。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专门组织德国中小企业参展的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组建了德国展团和德国国家馆,其中柏林州和下萨克森州作为2家官方机构和22家企业一起参展。其余德国企业分别分布在技术装备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消费品展区以及食品与农产品展区。 据德商会预估,约有150家德企参与本届进博会。六年来,参展德国企业中不乏进博会的“回头客”,还有进博会的新朋友。比如,汉高已第五次参加,在进博会这一平台上展示来自粘合剂技术和消费品牌两大业务部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中国消费者熟知的Doppelherz(双心)和Protefix品牌的德国奎塞尔制药有限公司、百年企业Ballistol等这一次都是进博会的新朋友。 关注中国先进技术产业发展 尽管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但据第一财经了解,汉高在本届进博会上“搬家”了,从以往的消费品展区搬迁到了技术装备展区。对此
来源:第一财经
1年前
中国发布首份甲烷控排顶层文件,意义几何?
11月7日晚,生态环境部联合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中国首个《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国际社会对中国该《方案》的出台,期待已久。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等。2021年11月,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在《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承诺,中国将在次年COP27召开前,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国家级甲烷控排行动计划。比承诺的时间节点延期一年,在最新的中美气候变化会谈最后一日、COP28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交出该份答卷。生态环境部表明,《方案》是中国开展甲烷控排的顶层设计文件。“该《方案》对下一步甲烷减排工作的梳理‘系统、全面’。”能源基金会(北京)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告诉界面新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候任总监李硕则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发布该《方案》,政治意义或大于环境意义。为何此时推出?“从环境或减排的角度,《方案》是很初步的一步;但从政治角度讲,这是很重要的一份文件,它回应了之前给美国的承诺。” 李硕向界面新闻表示。李硕关注全球气候谈
来源:界面新闻
1年前
西门子能源安妮珞: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能源转型成功的关键
在今年第六届进博会上,西门子能源以“携手前行,共创绿色未来”的主题,全面呈现了在可持续能源领域领先的产品、技术和成功实践,呈现的展品涵盖整个能源价值链,包括零碳或低碳排放发电、能源传输与存储、工业去碳化等领域。其中,在中国首次亮相的展品,包括了未来能源系统全景互动应用、9000HL燃气轮机、GV160-7整体齿轮式压缩机、Silyzer 300电解水制氢装置等。 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全球执行副总裁安妮珞是首次来到进博会的现场,她表示,西门子能源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希望将全球最先进的创新成果呈现给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为中国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出更多的贡献。 “构建具有韧性的能源体系,任重道远,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完成。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11月6日下午,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举行的“全球能源供需体系再平衡”高层对话上安妮珞表示。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积极推动能源深度转型。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正持续推动能源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第六届进博会如期而至,今年是疫情后首次全
来源:第一财经
1年前
西方石油考虑出售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许可
西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维基·霍鲁布(Vicki Hollub)当地时间11月8日在网络直播中表示,该公司希望出售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许可,这有可能支持超过1000个减缓全球变暖的项目,并为公司创造新的收入来源。西方石油公司的第一个大型直接空气捕捉(DAC)工厂耗资13亿美元,将于2025年年中开工。
来源:界面新闻
1年前
视频丨《甲烷
.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1年前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就《甲烷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甲烷方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就《甲烷方案》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甲烷方案》出台的背景。  答: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我国高度重视甲烷控排工作,2007年我国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控制甲烷排放相关要求;“十二五”和“十三五”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均提出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相关措施;“十四五”规划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均对甲烷管控做出要求。  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表示中国将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编制并发布《甲烷方案》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行动,也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贡献。  问:《甲烷方案》编制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统筹协调。统筹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1年前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今天举行,陈吉宁致辞,黄润秋王忠林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今天(11月8日)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并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致辞。  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作出更大贡献  陈吉宁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全国碳市场,是以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大制度创新,按照国家部署,上海牵头承担了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运维的重要职责。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作出更大贡献。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快完善碳市场运行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制度,着力健全市场风险防控体系,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各类主体参与,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完善绿色评价认证体系和绿色效益核算方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
来源: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1年前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准备工作已就绪
记者于8日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中获悉,目前,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大会发言时表示,中国的全国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组成,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体系。其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21年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公布的信息显示,上线交易两年以来,碳价基本维持在每吨50元至80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10月底,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3.8亿吨,累计成交额206.6亿元人民币。 “总体来看,当前市场碳价和成交情况符合碳市场建设初期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和预期,形成了符合现状、反映行业减排成本的碳价,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初步显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良表示,未来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将能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乃至更多社会大众参与到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中来。
来源:第一财经
1年前
进博会技术装备“硬核”展区火热,企业瞄准哪些机遇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步推进,传统制造业正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在每年进博会最为火热和硬核的区域之一——技术装备展区,企业如何看待制造业升级下的中国市场? 占据3号、4.1两个场馆、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技术装备展区,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共377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77家。整个展区包含数字工业自动化、集成电路、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人工智能等专区。 自中国明确“双碳”目标以来,“绿色低碳”成为了关注焦点。当前,中国超过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这四大领域。 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的ABB今年集中展示了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ABB电气中国总裁赵永占告诉第一财经,ABB电气这次聚焦了能源、工业、数据中心、建筑及交通五大代表性行业。这六年ABB参加进博会的主题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怎样用ABB的数字化、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的技术赋能和支持行业,实现能效上的提升,实现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然后突破一些行业的边界,让各个行业能够把绩效水平提到新高度,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赵永占介绍,对任何公司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
来源:第一财经
1年前
共 4025 条
329330331332333
跳至 页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