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通过关键字查询:
查询
新闻统计
或者,按地区、行业或新闻时间过滤我们的产品:
地区
行业
一个关键字加上过滤器将缩小您的搜索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15个省份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试点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对其他城市和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碳中和奠定良好实践基础。《方案》要求,试点城市和园区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优化升级、节能降碳增效以及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谋划部署试点建设任务。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方案》还明确,首批在15个省份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
来源:中化新网
1年前
“绿能多能互补”项目,助力青岛区域供热低碳转型
10月26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3年9月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评述》。9月份,青岛市环境空气国控点位统计结果为: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臭氧浓度为166微克/立方米,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有数据显示,2020、2021年,青岛市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青岛蓝”日益成为常态。2021-2022年采暖季,青岛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向好。今年9月份,青岛市环境空气国控点位统计结果显示,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2021-2022年采暖季(2021年11月16日至2022年4月5日),青岛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0.1%,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0%;PM10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9%;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2%;青岛市SO2改善较为明
来源:中国环境
1年前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11月3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要求,传达学习沿边地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交流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学思想拼经济冲刺全年目标六个攻坚行动推进会以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央和国家部委构建新发展格局、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有关文件,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会议指出,全区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全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结合起来,牢记领袖“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念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真经,全力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总结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1年前
城市副中心地热输送北京热力管网
  调整能源结构,增加供热热源。近日,北京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等场景的应用。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重达到10%。  北京新能源供热年减碳170万吨  即将到来的供暖季,北京城市副中心07组团01街区保障房地热供暖项目有望建成投用,届时将有来自城市副中心的中深层地热输送到北京的热力管网中。  “D、F地块作为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供热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每年减少7650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98万标方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近年来,北京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等一批示范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地区首次成功建成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热泵供暖系统试验井就在
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年前
北京:到2025年 力争实现新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10%以上
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介绍,按照《实施意见》,北京市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等场景的应用。《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北京力争实现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重达到15%北京新能源供热面积超1亿平方米据了解,自2019年北京市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全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等一批示范项目。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06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气约8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实施意见》提出,北京市将推动新能源供热多场景应用,实现新能源供热多元有序发展。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
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年前
2025年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占比将达10%
  近日,本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本市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等场景的应用。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重达到10%。  新能源供热面积超1亿平方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跨宋庄镇和潞城镇的一批保障房正拔地而起,未来这些房子交付后,供暖并不采用常规的燃气,而是利用地热。  “作为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这些保障房的供热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每年减少7650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98万标准立方米天然气。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北京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含延庆盆地),包括房山良乡、顺义李遂、昌平小汤山等十个地热田,推动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具备良好资源条件。  自2019年本市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全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北京城
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年前
首次全绿电办展!上海进博会全“绿”以赴|进博探“绿”
汇天下之物产,促商贸之流通。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进博会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创造谋求新机遇,同时也串联起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发展合力。首次实现全绿电,旨在“零碳零塑”办博“全绿电办展”是什么概念?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呈上了一份新答卷——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覆盖本届进博会展前、展中、展后期间的全部用电量,这标志着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预计可减少碳排放约3360吨。本届进博会旨在成为全球最“绿”的知名展会之一。不仅如此,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倡议的进博会,今年的主题为“零碳零塑办博,绿色智慧出行”,进一步强调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博会首日,记者在各大参展商的展台看到了不少企业展示了参与到零碳进博的一面。“经审核,贵公司已完成5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注销(项目为中国四川省柳坪水电项目,编号:0008),用于抵消江森自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台参展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筹备、展示、收尾阶段)。”一份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来源:中国环境
1年前
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新时代新征程,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深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必然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  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在西方学者的文献中,开始是称之为“西化”或“欧化”,强调其地理文化特征,后来称为“现代化”。有学者认为,这种改变表面上看只是修辞上的变化,但实质上是对世界现代化变革趋势的再认识。“现代化”概念在我国开始出现时被称为“洋化”,在实践上则被概括为“洋务”。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特点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对自身文明失信和对西方文明盲从的体现。有学者提出,国人后来能够提出“现代化”范畴并以此来替代以
来源: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年前
六赴进博会,三星以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开幕,来自全球各国的企业齐聚,共赴一年一度的东方之约。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今年三星第六度参展,超600平方米的展台设置了七大展区,向来往参观者展现了包括半导体、显示、移动、家电、可持续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尖端技术与产品。 进博会不仅是全球参展商展示交流最新产品和技术的贸易平台,同时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倡议。在今年,进博会进一步强调“零碳零塑办博”,而三星不仅展出一系列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还特别设置了可持续发展展区,响应“绿色进博”号召,向全球展现三星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技术与成果。 可持续发展成果亮眼 走进三星可持续展区,一个大型透明装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装置里嵌入了渔网、玻璃、塑料等看似与三星产品并不相关的材料。但事实上,这些可再生材料早已被应用在了三星Galaxy Z Flip5和Fold5等一系列最新产品上。而这背后,是三星多年来坚持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一直以来,三星始终重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而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重要手段。为此,三星致力于在产品中增加回收材料的应用,持续为环境保护作出
来源:第一财经
1年前
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前三季度保持高速增长
近日从央视新闻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呈增长态势,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在青藏高原地区,光伏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在超高海拔地区首次采用了光伏逆变器等设备,光电转换率大幅提高。华电西藏才朋光伏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将于近期投产,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出清洁电能900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万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投资2229亿元,同比增长67.8%,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一半以上来自光伏发电装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提到,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全球领先,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组件价格已经从2022年的2元/瓦左右,下降到1.1元/瓦,成本压缩近一半。目前,全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均增长70%以上,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自主研发的新型晶硅叠层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5%,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着绿色电力交易及绿证等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落地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3年底,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近20%。
来源:中国环境
1年前
共 4025 条
336337338339340
跳至 页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