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二氧化碳、甲烷,你还知道哪些是国际认可的温室气体种类吗?针对目前的情况,企业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减碳呢?2月22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渝碳大讲堂”四进活动走进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内37家纳入碳市场管理的企业解读“双碳”政策,并针对企业在“双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地处重庆市中心城区东部的长寿区,长江穿城而过,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近年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开启了以“循环经济”为主的低碳技术改造,成为重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六氟化硫、三氟化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是国际认可的7种温室气体种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与排放管理处(应对气候变化处)(以下简称总量处)处长罗财红在交流中,从应对气候变化背景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为切入口,深入浅出将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行动和重庆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园区企业摸清现状,系统治理,尤其是要抓关键,如通过抓效能,规模效应、技术改进和管理水平提高可大幅提高生产率水平;提高循环利用的效率,提高废旧钢材、铝材、纸等废弃物利用水平;加强智能制造,实现关键工序数字化;优化系统,优化工艺路线、能源梯级利用、区域物质循环等。
交流会现场。余常海摄
“技术改革和创新是减碳的关键,区内的循环利用可以让园区跟紧密的发展。”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维化工)环保管理主管曲凯告诉记者,通过今天学习到的双碳知识,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双碳”的重要性。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其实现在园区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低碳循环发展的“圈”,在参会的企业中,川维化工就将生产乙炔副产的尾气用于生产甲醇,利用副产氢气资源生产合成氨产品,将原料“吃干榨尽”;重庆钢铁集团生产的蒽油、粗苯等产品则就近提供给园区的中橡(重庆)炭黑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佐能化工有限公司,让其作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成炭黑、纯苯等产品,再供园区正新橡胶作为原料生产车用轮胎,佐能化工生产的纯苯则供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作为生产MDI的原料……
此外,总量处还向参会企业介绍了碳市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气候投融资相关工作情况,对国家和重庆市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在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还向园区企业赠送了《渝碳问答》和《重庆市绿色低碳发展优秀案例》工作手册,将双碳知识和好经验好做法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