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释放“绿色”颜值和“低碳”价值,长兴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年前

来到太湖西南岸的浙江湖州长兴县,满目皆是青绿,无处不是风景。近年来,长兴县深度挖掘乡镇(街道)、村(社区)资源禀赋、碳吸收潜力和减排优势,在低碳高效发展、两山高端转化方面创新探索,截至目前,已完成创建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3个、村(社区)23个。

建立湖羊绿色低碳产业链

在长兴吕山乡农创小镇的“牧光互补”共享牧场,整排的羊舍错落有致,饲养员正在为湖羊喂食饲料,有的湖羊低头进食,有的“咩咩”地叫着,神态悠然。头顶是光伏板、围栏下是羊粪自动运输带……当地引进光伏+湖羊种养一体化循环项目,以光伏为清洁能源供应,套种固碳牧草,形成“屋上发电、屋内养羊、屋下种草”的立体化低碳发展模式,可节约标煤2万吨/年,减少碳排放约3.7万吨/年。

“这几排的羊舍是共享牧场,主要是分给当地低收入农户的。”工作人员指着羊舍上方的绿色牌子说,“牧光互补”基地为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10只小羊,鼓励他们参与羊场日常保洁、清扫等工作,人均增收1.7万元以上。

移步至羊舍区不远处,便是芦笋种植基地。“羊粪纤维素含量高,松土效果好,经发酵后再回供给芦笋基地,种出来的芦笋个头大。芦笋秸秆再被以每公斤0.6元左右的价格回收,作为湖羊饲料。”该工作人员介绍,“芦笋秸秆—湖羊—肥料”这一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湖羊冬春季节饲料缺乏、营养跟不上的问题,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预计农药减量 20%以上、畜禽养殖粪污循环利用率达到 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而在吕山乡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明亮整洁的羊舍中,湖羊正互相依偎着休憩。羊舍天花板中间,嵌着几个黑色的小盒子。“这是环境数据采集传感器,可以对羊舍中的温度、湿度、氨气、硫化氢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超过湖羊健康生长所需的环境参数,系统就会自动对羊舍内的卷帘、风扇、喷雾除臭等设备进行调控。”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这里湖羊不再是传统的人工圈养模式,而是通过“智能环控、视频监控、精细饲喂、个体管理、繁育管理、养殖模型、移动APP”等七大核心措施,实现湖羊存出栏量、温湿度、通风情况等数字化管控,降低用能成本、减少用能损耗。

吕山乡有“中国湖羊之乡”的美誉,当地立足乡域农业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深挖降碳吸碳潜力,深耕湖羊低碳养殖,形成以“光伏牧场”“共享牧场”“循环牧场”“未来牧场”四大牧场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共富乡域发展模式,先后获评国家级湖羊产业强镇、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等荣誉。

打造低碳乡村民宿“样板间”

虽然是淡季,长兴水口乡民宿生意依旧火爆,前来品尝农家菜和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招呼完客人,农家乐业主丁大娘在手机上简单操作了一番,流动垃圾收集车就自动上门了。“收废纸、收金属都可以在上面预约,地址、有多少、价格里面都有。”她告诉记者。

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到纵享美丽宜居生态,而今在水口乡,人人都是护绿使者、处处都是低碳风景。

作为浙北地区最大的农家乐(民宿)聚集地,水口乡拥有着各类乡村农家乐、民宿近600家,旺季平均每天产生各类垃圾约80公斤,其中可回收物约20公斤,易腐垃圾约40公斤,其他垃圾约20公斤。当地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开发了废旧物资(产品)一键回收小程序,村民在小程序上一键下单,再由回收公司直接上门回收,既方便了群众,又扮靓了美丽乡村。为了长效保持垃圾分类成果,水口乡还创新制定了全国首个县级《农家乐(民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规定了农家乐(民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投放点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宣传与培训、长效管理等内容,为全域美丽提档升级提供体系支撑。

乘坐景区公交,参与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近日,游客吴小姐将自己在水口乡顾渚村游玩期间,参与节能减碳行动的内容上传到水口乡碳积分系统小程序,在“低碳商店”里兑换了“农家笋干”“紫笋茶”等农家土特产。

据了解,该小程序从乡村民宿、游客、村民三个维度设置了相应的碳积分评价端口,以及18个可参与获得碳积分的低碳类项目,还结合《水口乡农家乐(民宿)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建立乡村民宿行业积分制管理体系,积分排名与乡村民宿的评优评先、银行贷款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等进行挂钩,进一步促进产业绿色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水口乡已在全国率先出台《绿色低碳乡村民宿建设和评价规范》,从绿色建造、绿色生活、污染防治、加分项等方面对低碳民宿的建设、管理和评价提出要求,并根据评定的分值,将绿色低碳乡村民宿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标准的制定为绿色低碳乡村民宿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提供了方法学支撑,为绿色低碳乡村民宿建设评价提供了全新经验和样本。

喷水织造行业集散为整

不闻机器嘈杂声、不见河水泛红黑,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花香沁鼻,村民的房屋鳞次栉比、整洁有序,近年来,伴随着喷水织造行业的整治,长兴太湖街道沉渎港村村民看着村庄一点点变美,心里都是甜丝丝的。

沉渎港村的家庭工业历年来以家庭作坊的轻纺业为主,有将近30年的历史,全村共散落分布织机1517台,家庭织机户82户。从木质纺织机,到铁质纺织机,再到现在的喷水织机,织布给沉渎港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造成污水管理难、环境隐患大等问题。

如何改变这个行业“低小散”、重污染的制造方式,又不改变作为老百姓致富的主渠道?

沉渎港村集散为整,对原有喷水织机散户、喷水织机进行整合,与彭城村合作成立长兴天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推进喷水织机集聚入园,实现喷水织机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实现轻纺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走进长兴天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机杼声声,一派繁忙景象。厂区干净整洁,全新的喷水织机正马力全开,生产井然有序,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作,叉车、运输车来来往往,一摞摞刚织造下线的白坯布被打包装车,准备运往印染企业。

“村域范围内不再有喷水织机,也就不再有布片、机轴和废丝等乱堆乱放,不再有喷水织机噪声和污水外溢等情况发生,整体人居环境提升了。以前,散户喷水织机生产过程中用的丝、轴和布匹等都要通过货车运输进出,存在安全隐患,集中到天启后,这些隐患就不再存在。”沉渎港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搬到天启后,曾经的家庭织机户都更新了设备,还可以节省运输费、污水处理费这些成本,生产效率和产量提高了,收入普遍增加了5%以上。

地区中国,浙江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