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云南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全国样板 到2025年创建15个零碳园区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1月前

5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创建新闻发布会,介绍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相关工作情况,发布首批5个零碳园区创建名单。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云南省拟探索创建一批零碳园区,助力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的全国样板。到2025年,云南省将组织创建15个零碳园区。

梁旭东认为,打造零碳园区核心是实现园区能源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融合高效运行,并用绿色能源优势助力打造低碳零碳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园区。从这个角度出发,云南建设零碳园区拥有突出优势。从能源基础来看,云南绿色能源禀赋足、发展潜力大,蕴藏了约全国20%的清洁能源资源,其中新能源远景开发容量达1.5亿千瓦以上。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投产并网装机2086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4倍,新能源成为我省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绿电发电量占比接近90%。从空间载体来看,云南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89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云南建设零碳园区,能够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和园区集聚发展优势,有助于进一步用能源产出率为指挥棒,促进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特别在国际以碳边境调节机制、新能源电池法案为代表的国家贸易新机制影响下,有望进一步发挥“绿”的优势,进一步引进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全国碳减排产业向云南聚集发展,以凸显企业的减碳成效、助力绿色能源赋能制造业的低碳零碳价值,体现云南绿色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目前,全国尚无零碳园区建设的规范标准,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谋划通过产业优化、能源增效、资源循环、设施共享、固碳增汇、数字管理等多种碳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实现园区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趋于平衡,探索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零碳园区。在创建过程中,云南将做足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有效配置实现园区绿色能源多能互补,为落户园区的延链补链强链增量新兴产业提供100%全绿电;二是通过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园区工业余热、余压梯级利用和废水、废气、废渣、废液循环利用,为园区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效、碳效;三是通过推动园区能源碳排放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园区能源资源优化高效配置和精细化管理;四是对标国际,用产品碳足迹凸显“云南制造”的碳价值优势,加快建立绿色铝、硅、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标签和认证体系让云南成为绿色低碳产业链上的重要产地;五是加快园区的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美园区等发展布局,体现园区多式联运低碳物流优势、建筑低碳一体化优势、绿化美化的固碳增汇优势。

此次发布首批5个零碳园区创建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五个园区在资源能源禀赋基础上各有差异、在零碳实现路径上各有特点。

梁旭东表示,云南将启动全省第二批零碳园区申报工作,并在今年第四季度确定并推出第二批零碳园区。

地区云南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