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坚决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农民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农林秸秆、废旧残膜、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由堵为疏、变废为宝,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全旗营造了低碳循环发展浓厚氛围,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杭后贡献”。
“秸秆变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杭锦后旗是典型农业大旗,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焚烧会污染大气、秸秆还田又会产生病虫害,秸秆处置难题一直困扰农民。2018年,杭锦后旗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引进建成杭龙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形成秸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公司年收购消纳玉米秸秆、葵花秸秆、玉米芯、废树枝条等秸秆生物质燃料30万吨,替代标煤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1750万棵,年发电2.1亿度;直接带动就业380人、间接带动周边农牧民就业3000多人;收购周边9000余万元的农林废弃物,帮助1000余户农民增收。2023年,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5.86万亩,可产生秸秆约67万吨,将秸秆从“农田废弃物”变身为燃料化利用的新原料,秸秆利用率达91%,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粪污变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2020年,杭锦后旗大力实施奶业振兴战略,开工建设10万头奶牛生态乳业园区。目前,园区奶牛存栏5.6万头,日产奶665吨,带动就业1000余人;园区日产生粪污约2200吨,建成晾粪平台12.3万平方米、氧化塘25.4万立方米,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粪污综合利用率93%;集中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2024年计划开工建设有机肥生产项目,通过粪污还田、以粪换草、以粪换沙、以粪产肥等方式,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周边耕地化肥减量不减产。经统计,施用有机肥的耕地,亩均控肥30%左右、增产15%以上,每亩收益增加400元左右。
“垃圾变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2020年,杭锦后旗引进川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12月投产使用,承担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乌拉特后旗4个旗县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任务。该项目配置1台700t/d机械炉排、焚烧锅炉及余热锅炉,1台18MW汽轮发电机组,采用“SNCR炉内脱硝+半干式脱酸+干石灰喷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的先进工艺,烟气排放指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产生的炉渣经过综合处理,用于制砖、铺路、制作混凝土等,避免生活垃圾填埋占用土地和带来二次污染,消除白色垃圾污染,极大改善全旗人居环境。同时,项目利用垃圾焚烧的热值发电,降低了因燃煤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截至目前,生活垃圾累计进场19万吨、发电7220万度,2024年全面投入运营后,预计年可处理垃圾22万吨、发电8300万度,年均收入约5900万元,年上缴税金约64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