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正值COP28气候峰会召开之际,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开展了一场既 “燃”且“绿”的应对气候变化大比武活动。活动综合采用数十种低碳措施,将预热活动收集得到1500个塑料瓶盖制成奖杯(228个瓶盖制成一个奖杯),1500个塑料瓶身制成雨伞(14个瓶身制成1把雨伞),回收得到70余斤废纸再生后制成签到表、流程表,活动全程零KT材料使用、尽可能使用可重复材料、仅提供无标签矿泉水等举措,最终实现活动碳中和,为后续全区零碳办活动提供有益探索。
(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大比武)
大比武是宝安区 “双碳”素养提升行动年度大练兵。2023年,面对“双碳”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的困惑,宝安管理局联合深圳市生态经济促进会成立宝安区双碳“政企校社”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旨在汇聚专业力量主动服务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四方“双碳”需求,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截至目前,联盟已汇聚成员单位345家,全年围绕“创新实用送服务”的工作方针,实施宝安碳索之“双碳”素养提升行动、深度碳体检行动、鹊桥会行动、“双碳”试点示范行动四大专项行动,成效亮点纷呈,获得联盟成员一致认可。
创新“双碳”宣教模式,塑造宝安“碳”索宣传品牌
联盟主动适应时代变化,贴合当下移动互联网传播特征,创新开展视觉化、点单式、竞争性的“双碳”素养提升行动,打造以宝安“碳”索为主题的宣传矩阵。
一是创新从“产品说明书”到“趣味连环画”的宣传模式,不同于以文字为主的“产品说明书”式宣传,联盟创新结合“图优效应”,打造宝安“碳宝”主题IP,开发制作“碳宝机器人”手工模型,发起宝安“碳”索低碳游学活动,原创12期“宝安碳索”条漫,形成宝安“碳”索“趣味连环画”,并以“漫画+视频”方式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媒体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升维式”传播,受到公众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宝安“碳索”条漫每期阅读量平均达1.5万次,多期内容受到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号、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众号、南方+APP、深圳新闻网、深圳宝安网等政务媒体及主流媒体推荐报道。
二是创新从“接单式”到“点单式”的培训模式,通过主动调研、平台收集等方式,主动问需于成员单位“双碳”工作需求,掌握成员单位“双碳”工作重点、难点和兴趣点,点单式开展15期定制化的“双碳”工作培训,并制作成公开课免费开放,如针对企业单位绿色金融需求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专项培训、针对欧盟碳关税和新电池法案开展专题培训、全市率先开展基准年碳核查培训等,受到成员单位高度认可。
三是创新从“填鸭式”到“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在宝安管理局智慧环境管控平台上线应对气候变化大比武线上答题活动,按照周赛、月评、季统计、年度现场赛的赛程让全局人员同台竞技、一展身手,以比促学。截至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大比武共组织20期,线上比武达标率显著提高。
创新“双碳”服务模式,上线宝安“碳”索体检服务
联盟以主动送服务为核心,面向各成员单位提供免费深度碳体检服务,服务企业减污降碳、降本增效绿色发展。一是“减污降碳”专项体检服务,开展减污降碳专项帮扶行动,为减污、降碳核算以及涉污涉碳问题识别、对策建议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如从企业配电系统、电镀工艺、废水处理、废气收集等方面提出包括淘汰S9及以下系列变压器、高猛镀槽有电加热改为空气能加热、烤箱废气回收等具体措施。全年共开展减污降碳体检20余次。二是小体量建筑“双碳”路径定制服务,综合联盟成员单位技术优势,以成员单位小体量建筑为试点,通过碳排放现状调查、建筑能耗模拟等工作,提出“零碳能源、节能降碳、增汇固碳”降碳路径,实施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生态厕所减污增汇、多联机中央空调及建筑自控节能降碳、垂直绿化固碳增汇、雨水利用节水降碳、低碳办公综合降碳六大技术,率先探索小体量建筑近零碳乃至零碳改造新模式。改造完成后,碳排放量预计可降低70%-90%,基本实现碳中和。
创新“双碳”互助模式,畅享宝安“碳索”低碳资源库
面对“双碳”工作“找谁做”的难题,联盟立足宝安绿色发展实力,开展宝安“碳”索之鹊桥会行动,为有资源、有需求的单位牵线搭桥。一是梳理“碳配额”为“碳履约”搭桥。针对履约企业碳配额不足、购买渠道欠缺等问题,联盟织梳理碳配额富余、有意愿出售配额企业名单,免费提供给有购买需求企业,助力顺利完成年度履约工作,助力年度履约工作100%完成。二是梳理低碳技术为“碳改造”搭桥。结合宝安区光伏、储能、照明等低碳产品、技术优势,主动梳理、联络有意愿、有需求的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服务,如为2家行业龙头企业光伏储能项目牵线搭桥,目前正在磋商中。三是梳理智力资源为“碳咨询”搭桥。依托联盟“双碳”咨询服务资源,全力为成员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对接工作,累计开展碳排放核查、碳足迹碳标签核算、气候投融资、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申报等多场“碳咨询”对接服务。
创新“双碳”带头模式,打造宝安“碳索”试点示范
当前,“双碳”工作急需“领头狼”带头开路、先行垂范,碳索“双碳”目标有效实施路径。为此,联盟推出宝安“碳”索之试点示范行动,做出更多有益探索。一是全力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作。联盟制定“宣传推广+主动挖掘+科学评测+技术帮扶”的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作策略,全年组织二十余场近零碳试点宣讲会、学习会、调研会,梳理潜在项目形成试点库,从申报材料完整性、数据核算准确性、低碳路径合理性、试点项目特色性等方面进行全程技术指导,顺利完成2023年度近零碳排放区试点申报工作。二是积极探索智慧化工业企业碳排放监管模式,推出首张工业企业碳排放地图,围绕“一图可览”“一键可算”“一码可比”“一表可查”共设计25项功能,目前已实现“区-街道-行业-企业”四级碳排放量、碳指标、碳履约、空间分布等要素的“一图可览”功能,近零碳排放区试点进度跟踪,碳市场交易信息动态展示,即将上线“碳效码”功能,为全区工业企业碳排放管控水平予以评级,实现一码可比。未来,在进一步数据打通基础上,碳排放地图将逐步推动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更高的碳管理效率、更智慧的碳排放预警和更及时的碳管控介入。
主动创新送“双碳”服务,宝安“碳”索正扬帆破浪,依托宝安区双碳“政-企-校-社”联盟,宝安管理局将汇聚更多的双碳力量,推动全社会全领域的双碳实践工作,争做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多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