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全国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单位共包括21个城市、43个产业园区。其中,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成为全省第一批入选的四个产业园区之一,是台州市首个试点产业园区。
近年来,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医化园区创建全省第一批减污降碳试点为抓手,在制度创新、废气吸附回收、废水分质分类回用、废盐资源化利用、CCUS、碳足迹认证等方面先行探索,紧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中心,全方位推进经开区绿色转型。先后谋划落地23个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点项目,累计投资37.1亿元,实现降碳约27.3万吨,有效构建医化行业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减污降碳协同路径,为省内外现代医药产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海样板”。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供图
一、聚焦制度创新,源头控制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通过建立临海医药化工行业碳评价制度,对于医化行业企业实行碳排放报告全覆盖管理,基于企业碳排放摸底情况,设定园区医药行业碳排放准入参考值,不断强化医药化工项目准入门槛。同时建设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碳排放管理。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通过内部制度优化、工艺提升改造等减污降碳、精益环保举措,实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20年的0.93吨/万元下降到2022年的0.54吨/万元。
二、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医化行业全流程减污降碳路径。组织园区51家企业编制并评审《一企一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案》,梳理形成医化行业全链条减污降碳路径,同时编制《医药化工行业减污降碳技术指南》,总结医化行业在车间推倒重建、装备水平提升、绿色合成工艺应用、废物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为医药化工行业开展减污降碳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宏元药业采用酶催化技术优化反应路线,与传统化学合成工艺相比,酶催化绿色工艺吨产品蒸汽消耗减少30%,电力消耗量降低17%,有机溶剂消耗量减少40%。
三、推进废气源头治理,分质分类收集密闭化改造强化废气减排。严格执行医化行业减污降碳整治提升标准,推进老旧车间推倒重建,推进废气源头分质分类收集,新增大孔树脂回收、有机渗透膜吸收装置、强化冷凝回收等废气预处理治理设施,推进厌氧废气进蓄热式焚烧炉(RTO)安全焚烧,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约2000吨,折算减少CO2约6.7万吨。建设“清新园区”预警监控体系,建立园区大气污染物指纹库,对异常企业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园区公共区域TVOC浓度稳定在220微克/立方米以下。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供图
四、推进废水站提质增效,实现企业废水分质分类精细化管理。开展高浓度废水处理匹配能力核查,有效管控废水站进水浓度和处理负荷,提升废水稳定达标排放能力。华海药业从高盐废水中进一步分离提纯溴化钠,实现年产500吨溴化钠联产,年增效1100万元。燎原药业从高浓废水分类提纯七水合硫酸镁、对甲苯磺酸钠等,年减少废水站处理4000吨高浓废水,实现增效1300万元。
五、以“无废园区”为抓手,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规范企业自建废液焚烧炉的建设标准,全面完成企业危废堆放场标准化改造。推进联创环保废溶剂回收扩建项目,实现年回收2.48万吨废溶剂,废溶剂品种新增13类1.2万吨。引进星河环境完成2万吨/年废盐资源化利用和3万吨/年危废焚烧项目建设,引进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医化行业废盐绿色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推进德长环保危废焚烧线节能和烟气达标改造,实现节能3095吨标煤,增加外送蒸汽2.29万吨。
六、聚焦行业新技术,推进碳捕集降碳标杆项目落地。海畅CCUS项目采用“变温吸附+VPSA低压变压吸附+催化氧化+低温精馏”生产工艺,回收天然气制氢和甲醇制氢排放的CO2,产品纯度为99.9998%,达到高纯CO2、电子级CO2、食品级CO2、医用级CO2标准。该技术比常规变压吸附CO2回收技术能耗低约50%,回收率达到95%,每年可回收CO2约3万吨,增加收益450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