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以入选首批省级低碳试点县为契机,杭州临安区多措并举推进低碳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年前

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以下简称临安区)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以入选首批省级低碳试点县为契机,围绕“双碳”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系统思维,聚焦重点领域,着眼标本兼治,大力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和产业绿色发展,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碳转变制度创新,为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低碳产业强区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临安区首先注重重点突破,深入实施低碳“产业强区”首位战略。他们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强化项目用能源头管理,近两年新审批项目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0.308吨标煤/万元,低于省发改委确定的低碳产业能耗标准。同时,开展“腾笼换鸟”行动。推进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和高耗低效企业整治,三年累计提升高耗低效企业713家、盘活用地4280.1亩,累计腾出存量用能8.4万吨标煤,2022年临安腾换工作获省高质办督查激励优秀和150亩用地指标奖励。

在此基础上,临安区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设计产品12个,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5家。青山湖科技城作为国家级绿色园区,2022年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0.231吨标煤。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支持福斯特、浙江南都电源、浙江帝龙新材等绿色能源改扩建项目。加大绿色能源产业圈项目招引力度,2023年截至目前,共招引绿色能源产业圈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7亿元。

实施清洁能资源绿色开发,促进低碳和“两山”融合

临安区十分注重统筹布局系统推进全区清洁能源资源开发。统筹做好清洁能源发展谋篇布局。按照“长远有目标、近期有方案,规划重统筹、推进宜有序”的原则,系统谋划临安新能源建设。编制《杭州市临安区“十四五”光伏发电规划》《杭州市临安区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规划》和《临安区新型电力系统三年建设计划》,制定《杭州市临安区“每人一千瓦光伏”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重点绿色能源项目开发。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做大临安新能源开发这块蛋糕。谋划储备项目17个,抽水蓄能项目3个,风力项目4个,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10个,电网侧储能项目1个,电力总装机容量为2310兆瓦,总投资约为141亿元。

为了加快推进全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临安区制定“光伏+”四大专项行动,建立“政府统筹、市场主导、多元共治、全民参与”的分布式光伏建设开发模式。以整镇、整村开发为基本单元,来实现农村屋顶光伏的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开发。截至2023年全区累计并网光伏达到33.36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77%,实现“光伏倍增”目标。全区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7.22万千瓦,完成杭州考核目标的180.5%,全区实现光伏发电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7%。

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临安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力促进低碳发展和“两山”转化深度融合。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建设。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完成全域农林碳汇核算工作,经核算临安区森林总二氧化碳年吸收量为157.42万吨,潜在CCER减排量为63万吨。累计完成百万亩国土绿化美化工程18399.8亩,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22.3万亩,碳汇林建设2080亩。万向山核桃基地成功申报浙江省林业碳汇先行基地。截至2023年全区累计创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36个。持续壮大生态农业发展。东坑和天目山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板桥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太湖源创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临安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获评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持续推进山核桃产业生态发展引领区、竹笋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完成山核桃、水果笋碳足迹核算。

加快低碳旅游,营造全民绿色低碳新风尚

临安区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建设,深化“全域景区化”及全域旅游战略,全面打响“天目叠翠·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共品牌,完成浙西户外运动圈打造和“径山阳坡”“耕织新图”“百丈探雪”等示范型村落景区建设。太湖源指南村零碳村落入围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2023年临安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与此同时,临安区致力于以点带面营造全民践行绿色低碳新风尚。以现有乡镇、行政村等为基本单位,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文化,围绕“衣食住行用育游养”等八个方面实施绿色生活,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打造全民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局面。鼓励各主体积极参与低碳试点建设。太湖源、潜川等6镇先后入选省级低(零)碳乡镇(街道)试点名单,泥川村等23个村入选省级低(零)碳村(社区)试点名单,青山湖科技成入选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引导市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碳币”为载体倡导物品循环利用,在市民中心、农林大学设立旧物交换应用场景,实现线上线下闲置物品捐赠交换。投放新能源公交车辆164辆,更新新能源出租车241辆,新辟公交线路35条,调整及优化公交线路71条,新增通达公交自然村103个。设置公共自行车204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4230辆;设置公共电单车171个点,投放公共电单车1800辆,公共电单车日均租车辆突破7000次。

临安区还积极发挥好“绿色细胞”的示范作用。累计创成省市级绿色学校63所,创成省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3个。杭州临安排水有限公司获评省级设施开放单位优秀案例、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建设临安首个“零”碳学校。

地区浙江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