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地面之上,万里黄河奔腾不息,以“母亲”之姿哺育两岸亿万中华儿女;地面之下,凝固的煤炭“黑河”穿过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用数以亿计的“乌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能源稳定供应“压舱石”的煤炭产业也不例外。这对于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被誉为“能源流域”的黄河流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要求,更是为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和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做什么,怎么做,成为煤炭产业的必答题。绿色开采,人工变智能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伊敏煤矿内,橙、蓝两条走廊尤其引人注目。走廊内各有一条对应的运输带,蓝色皮带将煤炭运到电厂,橙色的皮带则把电厂燃烧后的煤灰运回矿山采空区进行回填,整个过程完成了煤、电、灰、土、热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这条34.17千米长的封闭皮带走廊串起了伊敏露天煤矿和伊敏电厂,创造出“煤电基地不见煤”的奇观,让煤矿的绿色开采成